重慶軌道交通7號線物流園樞紐站地下主體結構封頂現場
近日,由重慶設計集團所屬子企業重慶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"市建科院")負責全程監理的重慶軌道交通7號線物流園樞紐站地下主體結構順利封頂,車站主體施工階段取得突破性進展,為后續鋼結構施工及物流園樞紐站至科學城站區間TBM始發創造了有利條件。
直面“高、多、力”項目施工監理挑戰
作為重慶軌道交通7號線的重要站點,物流園樞紐站建設在工程規模和技術難度上,對監理工作提出較高要求。該車站全長200米、寬32.81米,采用島式雙柱三跨框架結構,最大開挖深度達15.6米,項目施工面臨“高、多、力”三大核心挑戰:一是地下站臺層10米高的豎向結構施工,對模板支撐體系穩定性、混凝土澆筑質量的監理把控難度陡增;二是消防水池、消防泵房、電纜夾層等外掛結構與5.65米高中板夾層風道的集成建設,涉及多專業接口銜接,需監理團隊全程跟蹤各工序的協同;三是夏季超40℃的高溫環境,既考驗作業人員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實,也對混凝土養護等關鍵環節的監理監督提出更嚴標準。
面對復雜工況,市建科院監理團隊始終以“嚴控質量、嚴守安全、嚴保進度”為工作準則,全程筑牢工程建設監督防線。
建立全周期、多維度監理管控體系
為確保工程按質按量推進,市建科院監理團隊從技術指導、過程監督、協同聯動等多方面發力,構建起了全流程監理管控體系:技術先行,提前破解難點。面對工程“高、多”難題,監理團隊提前介入施工方案階段的審核,組織技術專家對10米高站臺層模板支撐體系、夾層風道掛設等關鍵工序進行專項論證,優化施工工藝參數;針對消防水池、電纜夾層等外掛結構的接口設計進行復核,明確各專業施工的銜接節點,從源頭上規避技術風險。過程嚴管,守住質量安全底線。監理團隊推行“旁站 + 巡視 + 平行檢驗”相結合的監督模式,對混凝土澆筑、鋼筋綁扎等關鍵工序實施24小時旁站監理,實時把控材料質量與施工工藝;針對夏季高溫施工,重點監督防暑降溫措施落實、混凝土水化熱控制及養護方案執行情況,累計下發監理通知單共計15份,督促整改安全質量隱患達43項,確保施工全過程“零安全事故、零質量問題”。協同聯動,高效推進進度。監理團隊建立起“每日溝通、每周協調”的工作機制,每日與施工單位對接當日進度與問題,每周組織建設、施工、設計等多方召開監理周例會、協調會,協調解決資源調配、工序銜接難題。同時,積極響應項目部“劃區設崗”管理模式,監理團隊人員按責任分區深入作業班組,同步參與“當日講評,每日安全晨會”,及時反饋監督意見,推動管理與作業的高效協同。
重慶軌道交通7號線線路規劃圖
梳理監理重點 保障后續工程收官
重慶軌道7號線物流園樞紐站地下主體結構封頂后,后續工程將進入鋼結構施工以及物流園樞紐站至科學城站區間的TBM區間掘進工程階段。下一步,市建科院監理團隊將繼續秉持“專業、嚴謹、擔當”的工作態度,嚴格遵循“安全是最大政治、質量是最大信譽、進度是最小成本”的施工理念,重點開展三方面工作:一是加強鋼結構安裝過程中的焊接質量檢測、吊裝安全監督,確保鋼結構施工符合設計規范;二是提前對接TBM始發前的設備調試、洞口加固等監理工作,制定專項監理方案;三是持續強化現場安全質量巡查,嚴控剩余工程施工標準,全力保障今年年底前區間TBM右線洞通目標順利實現,為重慶軌道交通 7 號線整體通車貢獻監理力量。